路透:太阳能重塑全球能源产业版图

2025-04-05 20:20:53
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接网、土地、项目前期开发费用、融资成本等非技术成本因不同区域、不同项目而差别较大,降低非技术成本有助于加快推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

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涌现,倒逼光伏企业不断上马更新的产线,以适配最新的技术。这样的中国光伏行业,有希望。

路透:太阳能重塑全球能源产业版图

未来哪种技术会成为主流,现在尚不清楚。在光伏行业竞争很残酷,结果很现实。嘉宾们围绕:争老大是福还是祸?该不该争上游?如何破解产能过剩难题,未来将会怎样?等众多话题开展讨论,内容十分精彩。相对于国外疫情影响带来的装机总量的减少,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随着国内各省份光伏项目陆续开工,今年内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变得更加值得期待。对于,技术飞速迭代的光伏行业来说,产能过剩本身就是倒逼企业不断升级技术,降低制造成本的一种源动力。

于此同时,拥有更高组件效率、双面发电的HJT异质结电池技术异军突起,被行业内外资本热捧,不少产线也在筹划陆续上马。整个行业的需求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而企业最害怕的就是不确定性。是解决太阳能时间上不连续、促进太阳能发展应用、缓解化石能源紧张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探索光热与风电、光伏互补应用是助力我国新能源转型发展的新举措,也是光热发展的新机遇。这批示范项目的开展标志着中国光热发电市场开始步入规模化示范项目的密集开发期。6. 加快建立光热标准化体系加快建立光热标准化体系必将是十四五规划的又一重要内容。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前瞻之年。

截至2018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的欠补已超过2000亿,预计2019年会超过3000亿。太阳能光热互补发电系统是光热发电和化石燃料发电相结合的互补发电系统,在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试验成功。

路透:太阳能重塑全球能源产业版图

在光热发电产业发展不及预期时,充分利用光热技术的优势,将其与煤电、海水淡化、水解制氢、石油开采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寻找光热技术的发展新动能,促进光热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能助力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往清洁化、低碳化方向转型。2019年9月19日,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正式并网发电,自此,我国拥有了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项目,依靠其50MW的光热项目和储能电池,该项目完全摆脱了火电调峰实现新能源的100%比例外送。与光伏、风电相比,光热可谓是生不逢时,还没走上成熟的产业发展道路就将断奶,不得不提前寻求自力更生。一带一路倡议给光热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十三五重点建设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扩大光热发电产业规模,把光热发电从基本上还处于示范性的技术和成本水平,逐渐发展至能满足规模化发展的程度;另外一个是把国际的先进技术在国内进行应用,让国内自主研发的技术也有一个应用和起步的环境。如果有相关政策支持光热参与调峰市场,相信光热也会形成区域性竞争优势。相反,大部分的光热技术都是孤军奋战,大大的提高了光热产业的技术试错成本,降低了光热产业的规模发展效应。2. 推进光热与光伏、风电的互补协同十四五规划应该大力推进光热与光伏、风电的互补协同发展。

与常规电池相比,光热电站的储热系统成本只有十分之一左右,且其运行效率更高,损耗更低。其中,装机容量目标为:以经济性与光伏发电基本相当为前提,建成光热发电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产业发展目标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整体设计与技术集成能力明显提高,形成若干家技术先进的关键设备制造企业,具备光热发电全产业链的设备及零部件供应能力。

路透:太阳能重塑全球能源产业版图

十二五属于我国光热发电产业的起步发展期。2016年9月14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通知》,共20个项目入选中国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名单,总装机约1.35GW,包括9个塔式电站,7个槽式电站和4个菲涅尔电站,无碟式项目入围。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光热产业加快走出的步伐对推动全球光热产业规模化发展,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新工业革命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1. 盘活存量光热项目盘活存量光热项目是十四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截至2020年2月,我国光热示范项目共有8个已投运或并网运行,共计50万千瓦(如表2所示);全国累计已并网光热发电54.43万千瓦,其中十三五期间建成53.04万千瓦,与十三五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相差甚远,完成率仅为10.61%。2015年底,全球已实现并网运行的光热电站总装机容量为494万千瓦,我国装机容量为1.39万千瓦。十四五便成了是光热发电产业突破困境而大力发展的关键期,为此,笔者通过 回顾光热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光热发展的机遇与困境,并给出光热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建议。期待十四五规划能够瞄准产业的痛点,切实为光热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助力光热发电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电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紧跟全球光热先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向,建立和完善太阳能光热产业标准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5. 推进光热走出去积极鼓励光热走出去应当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举措。

光热海水淡化技术适用于太阳直射辐射充足,电力或蒸汽缺乏的海岛或是偏远的缺水区域。各国的通力合作也能够为光热项目的建设提供充足资金、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有利于发挥各国在光热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当下,光热面临新的困境与发展,十四五是光热产业破局发展的关键期。2015年9月3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组织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示范项目申报工作随即展开,此次示范项目申报的总装机约为883.2万千瓦,数量共计111个,至2015年11月16日,示范项目的评审工作结束。

太阳能光热技术与海水淡化系统耦合实际上是利用太阳能的热和海水淡化装置相结合,利用太阳能替代化石能源供给海水淡化装置所需热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项目是参照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管理: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包含50MW光热发电项目)。2015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光热发电项目1.39万千瓦,与十二五1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相差甚远,完成率仅为1.39%。光热的核心优势是能够通过储能系统完成平滑出力。

在火电装机停批缓建的背景下,一些可再生能源特高压外送通道没有足够的火电承担调峰功能,无法实现设计外送能力。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光热企业走出国门,并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未来,光热有潜力成为我国在海外继高铁和特高压又一张高科技名片。

2019年年底,由中国电建所属山东电建三公司EPC总承包建设、参与设计的摩洛哥努奥二期200MW槽式光热电站项目经过多轮竞争,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成为首个荣获国优金奖的光热工程,也是2019年度电力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境外工程。三、建言十四五十四五是光热发展的关键期,光热能否行稳致远,很大程度取决于未来五年光热能否形成规模化和经济性的产业

《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2015年底的装机容量目标和产业发展目标。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光热企业走出国门,并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未来,光热有潜力成为我国在海外继高铁和特高压又一张高科技名片。

截至2020年2月,全国范围还有13个光热项目处于建设中和停滞状态,共计89.9万千瓦。与光伏、风电相比,光热可谓是生不逢时,还没走上成熟的产业发展道路就将断奶,不得不提前寻求自力更生。2016年,国家首批示范项目名单和电价政策落地,中国随之迎来商业化示范项目的建设阶段。6. 加快建立光热标准化体系加快建立光热标准化体系必将是十四五规划的又一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新能源固定电价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飞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开发的风能装机为2.1亿千瓦,光伏装机为2.04亿千瓦。在我国新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推动光热发电与其它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从地域分布来看,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北地区延伸,海上丝绸之路则途径南亚、印度、中东、北非地区,这些区域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电力供给不足,但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这13个项目若能顺利推进,光热产业链的稳步发展就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新增光热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光热项目,纳入补贴范围。《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新增光热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

  • A+
tag: